您现在的位置:湖州市社会心理学会>> 会员文章 科普文章>>正文内容

胡成臣:自卑与超越

大家好!我叫胡成臣。名字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希望我能成为国家的功臣。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任教于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为了更好地培育祖国的下一代,我学习儿童心理学,2011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助人自助”。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我没有想到心理咨询是促使来访者自己帮助自己,我以为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原来我的潜意识里需要帮助。  

今天,我就和大家讲讲我的自助之路《自卑与超越》。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经常不被妈妈肯定的孩子。我做的好,妈妈没有表扬过我;我做的不好,就会换来无休止的指责。  

我洗碗把碗摔碎,她说我没用。  

我舀水撒到地上,她说我这点小事也做不好。  

记得有一次快中午一点了,妈妈还没有回家。我克服所有的胆怯和纠结,烧了饭和一盘肉,想着她一回家就能吃到饭该是多开心啊!结果这盘肉却被妈妈无情地倒掉了,原因是她出门前用盐腌渍了那块肉,而我没有洗就烧了。要知道光是切这块肉就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那年我刚念初中,那是我第一次烧肉。我后悔,我沮丧,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我不做事,她就说我懒,说别人家的小孩多么听话,多么勤快。我甚至怀疑我自己,难道我真的这么没用吗?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敢去尝试任何我没做过的有难度的事情,我的想法得不到支持,又害怕自己做不好,我开始变得畏畏缩缩,犹犹豫豫。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可以到处玩,又招人喜爱,觉得他们是那么快乐,而我就更自卑了。  

在心理学中,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以前的我,胆小、懦弱、想要不敢要,想做又不敢做,受尽了思想的折磨。  

那么,自卑感是坏事吗?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写过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他对自卑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他指出自卑情结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状态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所以对人有普遍意义。它不是懦弱或异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它是驱使人成为优越的力量。  

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在长大后,凡事都追求完美,因为我害怕万一哪里做得不好,就会受到指责。或许潜意识里只是害怕受到妈妈的指责。  

我也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在长大后,努力追求着达到优秀,因为只有我优秀了,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或许潜意识里只是想得到妈妈的肯定。  

我在追求完美与优越的道路上精心竭力、孜孜不倦,我去祖国各地旅行,我不断学习好的课程,我去做公益事业,我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直到2012年的一天,我去北京学习,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块广告牌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完美,在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句话像醍醐灌顶一般,我开始质疑自己:我在干什么?我不停地追求完美,不停地否认现在的自己,我想证明什么?证明自己不自卑?证明自己很优秀?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地没用?  

如果,如果我自己就能肯定自己,还需要去证明吗?  

不是因为我有缺点,我就没有价值了。也不是因为非要做点什么,我才存在着。  

我就是我呀!我只要还有呼吸,我就活生生地存在在这个大地上呀!  

当然,我还是会努力,还是会有所追求,还是会不断完善自己。  

只是我允许自己有缺点,允许自己会害怕,允许自己不完美。  

当我允许自己以本来的样子出现时,当我允许一切如是发生时,我觉得自己是那么踏实。我开始真正爱上我自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