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基金项目活动进行时:有关请求、倾听和同理心的学习
在前几期的读书成长活动中,大家仔细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的观察、感受和需要,那如何向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提出请求,请求与命令如何区分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在7月30日的读书成长会上,参加人员就自己从书中所学所思,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其中,让大家都认同的是大家都习惯性的告诉孩子和他人“不要做什么”,而没有明确指出“要做什么”,这也是正确“提出请求”的要求:使用正向、具体的语言。而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关键在于孩子在没有满足我们的请求时是否会受到惩罚,如答案是肯定的,则这是命令或要求,而非请求。总之,“请求”的语言要正向、具体和明确,且不强求。
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家学会了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来诚实地表达自己,但沟通的过程还需要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未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可能很难做到真正地“倾听”,也不太清楚如何去“倾听”。在8月6日的读书分享会上,大家知道了倾听带着“同理心”的重要性,“同理心倾听”需要我们将注意力全然的聚焦在他人想传达的信息上,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表达,保持临在。比如,孩子今天放学看到你就跟你抱怨“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我都没吃饱”,同理心倾听会如何做呢?同理心倾听需要对孩子表达的信息做二级反馈,如“嗯,今天学校的饭菜让你很失望”,而非给建议、安慰或解释自己的立场或感受等。而这样的倾听技术的学习,让在座的家长受益良多。当然,同理自己也同样重要。
之所以要带着同理心去听,是因为同理心倾听是有力量的,在8月13日的读书成长会活动上,有家长说到:“用了同理心的倾听后,我感到十分满足和惊喜,孩子也愿意跟我说了,自己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确实,同理他人使我们敢于呈现自己的脆弱,平息潜在的暴力,能了解“不”和沉默所传达的感受和需要。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