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道家认知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王兴 综述 王国强 校正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自1995年杨德森、张亚
1 道家认知疗法的产生
认知治疗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80年代才传入中国,是众多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一种,能有效治疗某些心理障碍。认知疗法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其心境和行为,通过纠正个体不良认知,达到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1]。在将国外的认知治疗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时,我们发现当事人的确有一些需要改变的认知,比如自动想法等。然而在运用西方治疗家推崇的方法去纠正这些自动想法的时候,发现其生命力极强,花样翻新很快,难以动摇。为什么这些认知治疗理论在西方国家使用很好,效果也不错,在中国就不是那么有效果呢?众所周知,文化因素对心理治疗的疗效影响明显,对国人做心理治疗时无论是心理治疗的实施者还是接受者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孕育西方心理治疗的国外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需要怎样结合传统文化创造适合中国人的治疗方法呢?学者们一方面对西方的治疗方法进行改良和修正,另一方面要创造本土化的心理治疗。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有很多精粹,包括儒家、道家、释家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各有千秋用处不一,有人把道家比喻为中国人的药店,儒家比喻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释家文化比喻为中国人的杂粮。道家文化具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上世纪90年代,杨德森、张亚
2 临床应用
自从道家认知疗法提出到临床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神经症、抑郁、脑卒中、冠心病,对早期高血压、脑梗死、失眠也有研究,现分别对以上研究做概括。
2.1 治疗神经症性障碍
2002年张亚林等[4]人将道家认知疗法应用于焦虑障碍患者,发现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与其他方法比,起效慢但远期疗效好。也有学者[5-6]分别对焦虑症患者进行道家治疗,结果发现道家可以很好的缓解精神应激、调整心理状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只是神经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的家属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还有研究者[7]对神经症患者家属进行道家干预,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发现这群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是神经症的高危人群,需要干预。
2.2 治疗抑郁障碍
抑郁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而且这个人群自杀比例很高,曾有研究者[8-9]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道家认知疗法合并盐酸米安色林(治疗组),单纯用盐酸米安色林治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两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起效时间相似,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更低,也减少了自杀事件的发生。
2.3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他们抑郁症发生率极高,高达50%,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有不少研究提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如王俊平等人[10]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道家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道家心理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
2.4 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
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也跟人的行为模式关系密切。朱金富等人[11-12]研究了道家认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道家疗法减少了A型行为的发生率,增强了患者的精神超脱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道家认知治疗能改变患者血液中纤溶激活系统的活性,从而改善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意外风险。王国强等人[13]通过药物合并道家认知疗法治疗早期高血压的对照研究发现,道家认治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早期高血压,控制血压所需时间较短、药物的用量较少,作用时间较长;还能改善症状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减少A型行为。
2.5 其他方面的运用
道家认知疗法在消化不良、失眠的治疗中都有应用,能很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的缓解有好处。如有研究者[14]将60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30例通过反复练习道家放松术,鼓励患者总结实战经验,结果发现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有人运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失眠症42例,结果显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失眠症有良好疗效,能减少镇静药物的应用[15]。
3. 道家认知疗法的优点
3.1 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家认知治疗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从道德经中引经注典,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升华,暗含哲学原理经得起推敲,同时吸收了国外认知治疗的精华,有成熟理论基础作支撑,同时结合了国外认知治疗的模式。跟国外的认知治疗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都在于改变认知,国外认知治疗旨在改变患者不良认知,比如自动想法的改变,而道家认知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价值观来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改变认知时运用的技巧不一样,中国人喜欢对什么事求个大概、不深究、感性,而且喜欢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物,如看到“天”象,知“天行健”,直接引申出“君子当自强不息”的道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俗语,比如说道家32字保健诀,患者更易接受,效果也好。西方人擅长逻辑推理,这个时候直接找出他们的问题,比如说自动想法,让他们一步一步分析自己的想法找出自己的不良认知,他们更能接受。
3.2治疗步骤简单易行
道家认知疗法分ABCDE五步,每一步都有详细的目的和要求,可逐一操作,步步深入,也可灵活应变,结合患者情况,就患者最关心或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最关键的是道家32字的理解和运用。道家认知疗法在应用时不只是交流、沟通,同时可运用了松静术、柔动术、病因分析会等。
3.3临床应用领域广泛
道家认知疗法来自思辨哲学,一切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地方都可应用。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到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高血压的治疗上,并且将进一步拓展,从精神科延伸到内科及其他科室,道家疗法不只是应用在患者身上,在患者家属身上也有应用。道家的养身哲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应用,尤其是在中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等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
3.4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道家思想倡导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对改善患者人际关系大有裨益。道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以及终生养生的人生追求。道家认知疗法强调人际关系的改善,适合中国人文特点。很多患者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痛苦不堪、脾气暴躁、易激惹易怒甚至性格改变,人际关系变得也很糟糕。道家哲学思想对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而道家认知疗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4. 道家认知疗法的不足
4.1治疗的规范化问题
我们发现学者们在应用道家认知疗法时,使用的标准不一。治疗时间、治疗频率、持续时间不等;他们对道家的领悟也参差不齐,有人对ABCDE了如指掌,能娓娓道来,有人仅作简要说明;有人要求写日记,有人要求写周记。同一治疗,运用起来却千差万别,道家认知疗法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4.2疗效评估不够统一
心理治疗疗效的评估至今仍是一道难题,道家疗效的评价也不例外。由于疗效评估的标准不一,缺少统一的衡量尺度,患者的价值观改变我们又难于考证,同时患者的认知发生改变也很难通过量化的测量手段检测。在评估疗效时方法不一,有人运用SCL-90,有人运用SAS,这样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疗效。有学者认为道家认知疗法以改变价值观、控制情绪与欲望、确定行为准则等非智力因素为目标,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改变是否能解决心理问题,很难自圆其说值得怀疑[16]。
4.3道家哲学思想中某些观点的置疑
如“争”与“不争”,力争上游才能有所前进,不争是否就能天下太平,是否引起落后退步;再如“少私寡欲”,那样的话社会就不会发展;还有“以柔胜刚”,是否就是退却保命?会不会被动挨打……?提倡清静无为,还要不要强身健体、不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要顺其自然,是否过于消极……;道家思想让人淡泊名利,退缩,清净无为,是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而碌碌无为等等[17]。
4.4治疗的适用对象有限
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效果好,对强迫、惊恐障碍效果较差,对老年人效果好,对年轻人效果差些,对学历极低或极高者效果也不好,可能是由于学历太低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有限,而学历太高的容易带着批判的眼光,不愿意接受。一些信奉佛教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对道家思想认识不清,把道家思想误解为道教,在初始阶段很是排斥,效果也不好。另中国人历来尊儒轻道,春秋时期就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说,对于长期受儒家思想教导的人来说,有倒儒尊道之嫌,道家思想也很难让他们接受。
5. 总结
道家认知疗法与国外的认知心理治疗方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宗旨都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道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易于被中国人接受,但也不是包治百病,虽无禁忌症但有适应症。该疗法对焦虑效果较好,对强迫及惊恐障碍效果差,对有其他信仰的人效果也欠佳,原因可能是中国历来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实际上我们运用道家思想并不是否认儒家思想,儒道两家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对于中国人都不可少。儒家倾向于人文主义,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责任感、向往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具有阳刚之美;而道家追求自然主义,顺应天道、揭示生命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具有阴柔之美。毫无疑问,儒家这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塑造功不可没。但是,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坎坷坷,道家的处世养身知道便可抚慰心理创伤、解脱心理痛苦、稳定心身、养精蓄锐以利再战。道家认知疗法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升华和运用,理解他时需要我们辩证的看,他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只是让我们在心理困惑时,转换角度从另一个侧面出发考虑。另外,在接受治疗的对象上,中西方也有差异,西方的治疗对个体的关注较多,旨在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中国人受家庭、周围人际关系的影响更为深远,仅仅对个体的治疗不够,往往还需要对其人际关系做调整,道家认知疗法更强调人际关系的处理。
尽管道家认知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其治疗不够规范、疗效分析标准不一,有必要对其进一步规范,运用科学的统计工具,把治疗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加细化,对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价,得出更科学的依据。
[1] 黄薛冰,张亚林.认知疗法新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 (2):116-118
{C}[2] 杨德森, 张亚林,肖水源.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2-154
[3]张亚林,杨德森.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 (3):188-190
[4] Zhang, YL,Young, DS,Lee,Et al.Chinese Taoist Cognitive Psycho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J].Trans cultural Psychiatry,2002,27 (39):115-129
[5]于均涛,邹凤,王黎黎.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 (21):5125-5126
[6]田晖,侯晓俊,朱玉莲.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 (7):272-273
[7]李梅枝,郭田生,王金爱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4 (8):46-47
[8 ]杨加青,赵兰民,买孝莲.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并用盐酸米安色林与单用盐酸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33-335
[9]温益雄,黄英民,梁旭日.舍曲林合并道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08,5 (21):67-68
[10]王俊平 ,许晶.道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2008,5 (21):490-521
[11]朱金富, 杨德森, 肖水源等.道家认知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纤溶激活系统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2006,20 (12):824
[12]朱金富.道家认知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A型行为的干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157-160
[13]王国强, 张亚林 ,黄国平等.合并道家认知疗法治疗早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326-328
[14]郭满红, 张书琴 ,李樱.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心理治疗结合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化教育,2010,8 (20):93-94
[15]杨加青,买孝莲,韩凯.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 (14):1803-1851
[16]周和岭, 樊嘉禄 ,何成森.“道家认知疗法”的商榷[J].医学与哲学,2001,22 (8):63-64
[17]李梅枝 ,姜冬久.道家认知疗法研究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 (3):93-94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