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凤: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许金凤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目的:探讨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279名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强迫、焦虑和偏执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16PF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结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不容乐观,高校应实行经济补助、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完善人格。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CL-90 and 16PF were adopted to survey 279 po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of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is not goo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ch aspects a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schizophrenia, compulsion, anxiety and paranoid. The score in 16PF of po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poverty ones.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is worrying. Colleges should conduct the trinity of financial ai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apacity cultivatio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qualities and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their personality.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trait; survey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产物,承担了大量的大学生培养任务。在独立学院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贫困学生不断增加的现实问题。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实行收费,这对贫困学生不仅是一种经济压力,更有一种心理压力。为了解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了心理测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独立学院学生1000例,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为96.4%。根据学校筛选名单,其中贫困生279例,比例为11.6%,其中男贫困生103例,女贫困生176例。贫困大学生界定标准:自己申报,按照浙江省政府规定的申报条件,生源地民政部门提供证明材料,学校调查后认定。抽取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9.67±1.04。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 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2]参考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因素。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实施。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心理咨询师制定统一的指导语,调查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回收问卷。
1.3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其他”主要反映睡眠、饮食、死亡观念、自罪观念等。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包括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等16种特征因子。
1.4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症状自评量表显示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等项目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焦虑和偏执等项目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说明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更为敏感、自卑、抑郁、悲观。
见表1。
2.2人格因素量表显示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在大部分因子方面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在聪慧性、世故性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3.讨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独立学院的贫困大学生尤其需要重视。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需要承担高额的学费,自身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比普通本科学生更大。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期望值更高,他们希望通过接受本科教育改变自己甚至家庭的命运,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从调查中叶发现,独立学院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等项目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这说明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身障碍。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得分偏高。这些都与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对于“贫困状况”的非理性认知,以及长期形成的自卑、封闭的心理[3]有关。
卡特尔16PF调查显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聪慧性、世故性和实验性均低于非贫困生,部分贫困生缺乏抽象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力低;为人处事不灵活,人际交往中往往因过分自尊或自卑而不易与人相处、沟通。同时,世故性低也说明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的成长环境,缺少与集体交流,但又容易自我满足,比较敏感。不同人格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压力体验与应对方式。面对“贫困”,积极乐观、勇敢独立、能够悦纳自我的人比较容易适应环境,能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容易形成良性情绪体验;而敏感多疑、忧虑紧张的人则容易脱离集体,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原因与对策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形成,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差让他们缺乏经济保障。有些家庭的年收入只有一万元甚至几千元,但是他们每年的学费却需要近两万元,很多家庭都是背负一身的债甚至借高利贷让孩子上学,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这些学生既要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又要背负家庭的深切期望,心理压力油然而生。来到学校,由于教育条件和身边同学状况发生变化,有些学生入学前很少接触电脑、多媒体,看到别的同学驾轻就熟心理不是滋味,看到身边的同学见博识广,人际交往能力强,心中产生沮丧情绪。在独立学院,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比较普遍,他们往往出手阔错,没有压力,甚至随时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贫困学生甚至生活都无法保障。这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大因素。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意识,表现出自我否定,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和孤独。
面对如此复杂的独立学院的环境,进一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加强贫困大学生教育不能单纯的进行经济资助,应该实行经济补助、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面对高额的学费与有限的收入的强烈对比,独立学院可以采取建立贫困生补助金、奖学金,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除了一般的心理咨询以外,可以开通贫困生服务专线,开设贫困生自强训练等团体辅导项目,让贫困生有问题、有困惑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解。同时,要开展座谈、培训和创办社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增强自信,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再次,通过着眼于个体内部动力,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接纳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完善人格。这些学生最终将走上社会,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关系,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最终成功就业做好准备。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开展挫折训练、专项能力锻炼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吴文深,王征字.症状白评量表(scL一90).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卷(增刊):68—69
[2]戴忠恒.祝蓓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0—34
[3]陈嵘,泰竹,赵宗翼等.云南中医学院贫困学生实习前心理干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07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王兴:道家认知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